投稿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卧龙区文明网 | 南阳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卧龙区文明网!

卧龙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卧龙文化
南阳晚报读书会走进卧龙书院 阅读卧龙岗

2018-04-25 09:45:28   卧龙区文明网

  

阅读卧龙岗

草木日盛,春意正浓,如何不负春光?唯有读书和踏实脚步。4月23日,南阳晚报读书会走进卧龙书院,阅读卧龙岗,开展一场穿梭历史与现实的访古探幽之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对这位从南阳走出的一代“智圣”,南阳人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仰之情,而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成就了今日我市璀璨的诸葛亮文化。所以,卧龙岗上,于参天古木中凭吊先贤,于红墙竹影中回望历史深处,于卧龙书院内追溯三国往事,于行走、倾听和思考中,我们读熟了那段史、这方岗,读懂了诸葛文化……

本场读书会由南阳市博物馆、南阳晚报联合主办。南阳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张兼维,南阳博物馆副馆长张晓刚、王玉君与晚报读书会会员一起,在卧龙书院里说诸葛,论书院,谈读书。春风徐徐,《出师表》的琅琅吟诵声起,《龙岗吟月》丝竹音袅袅而来,一时间,恍若穿越历史,犹见诸葛孔明正在岗上,或田间荷锄,或抱膝长吟……


卧龙书院里,阅读卧龙岗

踏访卧龙岗,访古探幽中触摸三国往事

城市人文景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面对它们,一个个历史片段似乎触手可及。

所以,阅读卧龙岗,又是一场深受读者欢迎的读书会,启事发出后短短数小时,报名人数便超过预定人数的三倍。夫妻同行的,母女同来的,携朋唤友而来的,大家以热情参与的方式,表达对诸葛文化和南阳历史文化的热爱。

步入武侯祠,听着讲解员解说,思古幽情油然而生。祠院内,古木交错,绿草如茵,亭台水榭,小桥流水。一处处院落宏敞幽深,翠柏挺立,自然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诸葛草庐、宁远楼、古柏亭、半月台等,展示出一幅智圣当年“躬耕于南阳”的生活起居图。三顾堂内,刘备、诸葛亮对话的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而祠院廊壁间镶嵌的300余通碑刻和殿堂上数不清的匾额楹联,特别是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读文,赏字,感怀,令大家驻足品读不忍离去。

王姝娟是大四学生,即将到南开大学读研究生,虽爱好历史,但她觉得对家乡历史人文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诸葛亮是我幼时读三国最崇拜的人,但小时候去卧龙岗单纯为了玩,再次踏访这里,深入地了解卧龙岗历史和书院文化,让我对这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为自己是南阳人而感到自豪。”

感到自豪的,不止王姝娟。踏访中,倾听中,思索中,大家无不感慨万分。网友“微微”说,“大美南阳,美的不仅是市区的高楼林立、白河两岸的鸟语花香;美的更是南阳的历史文化!我为拥有人杰地灵的家乡自豪!”读者刘莹一家三口都参加了读书会,为了不让孩子错过这次难得的品读历史的机会,她特意给四年级的女儿王如意请了半天假,“这是一次真正了解卧龙岗的机会,尽管孩子对此可能一知半解,但让她参与一下,耳濡目染地感受这氛围,再听听专家讲座,比她在书本上学的更直观,也利于她爱上传统文化、爱上读书。”


书院的前世今生

解读诸葛文化,书香穿越历史贯通未来

“龙岗月,月笼岗。眉目流光,琴榭流觞……”琴箫悠悠,低低吟唱,当由张兼维填词作曲的古琴曲《龙岗吟月》在卧龙书院响起,扑面古风雅韵,深蕴诸葛情怀,让所有人都随之沉浸于昔日诸葛躬耕时代。张兼维感慨地说,卧龙书院虽不豪华,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里的书香穿越历史贯通未来,读书,读诸葛亮,读卧龙岗,读大南阳,读中华民族,在这洋洋洒洒的巨大的“书”的系统里,随便取一瓢饮,便令我们受益终生。

张兼维说,要成就优秀的自我,要从读书做起。人生需要读的,一是读书,读书本甚至手机上的书;二是读人。我们今天读诸葛亮、读卧龙岗、读南阳,也是读书。诸葛亮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品读的地方,他为何选择南阳?因为他不像陶渊明要真正隐居山林,他要积极入世、匡扶汉室。南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尤其在东汉,是文化、经济、政治中心,是人才集聚最多的地方,他一定会坚守在这个战略要地、文化高地,在此塑造自己、打造自己,纵观天下、等待时机。

“诸葛亮为何被称‘千古人龙’?因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张兼维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经典的君子人格,他把他读过的书,最终彻底地展现为一种精神,并化作一团烈火,照亮那个时代,照亮了今天,照亮了我们。

张兼维盛赞岳飞手书《出师表》,认为这是岳飞与诸葛亮在武侯祠的一种奇妙的相会,他们在此形成精神的交流和贯通,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伟大的作品,让我们在品读时不由激昂斗志,“由此引申到读书,我们读书是为了让书给予智慧、思想、启迪,引领我们进步、成长。通过读书,读卧龙岗,读南阳,读我们喜欢的书和需要的专业的书,把这些书读好,我们就会像诸葛亮一样,实现个人的完整、完善甚至完美。”


站在门外也想听

细品卧龙书院,书声连接起过去与现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卧龙书院内,又传琅琅诵书声。这书声,自1800年前而来,在书院青砖灰瓦、飞檐翘角中回荡,让厚重的历史过渡到现实,一时间似乎仅有着这一篇《出师表》的距离。

张晓刚详述了卧龙书院变迁史。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特有形式,萌芽于唐末,普及于五代,衰败于清末。卧龙书院又名诸葛书院,为纪念诸葛亮躬耕南阳而修建的庙学,兴建于元至大二年,当年规模宏大,与南阳地方文化密切相关,培养了大量人才,是元、明、清中原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书院之一。清康熙年间,南阳知府罗景重建书院,并以“卧龙书院”命名沿用至今。

南阳诸葛亮躬耕地民间研究会一直孜孜不倦地宣传南阳诸葛亮躬耕地,用行动践行着对南阳文化的热爱。成员“楚地汉风”“浪遏飞舟”“阿龙”在读书会上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说,作为南阳人,捍卫南阳躬耕地是自上而下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较真,要据理力争大力宣传,从而激发越来越多的南阳人关注南阳历史文化建设。

因书院座位不够,不少读者站着听讲座直到傍晚结束。冯志刚说,本次读书会,不管是系统性还是讲解的深度都让人感到我们南阳文化的博大、悠远、深厚;特别是专家们引经据典的精彩演讲,让人受益匪浅!网友“紫默涵”说,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读书可以;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通过读书会,用脚步丈量用心去体会,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

走出武侯祠,穿过“千古人龙”石牌坊,在现代化的柏油路上回望卧龙岗,透过这充满历史风尘的人文景观,这层叠的历史之美,让人仿佛触摸到了积淀丰厚的南阳城市文脉。(南阳晚报记者 李 萍 陈菲菲 实习生 孙阳阳 文/图)

责任编辑:卧龙区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