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卧龙区文明网 | 南阳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卧龙区文明网!

卧龙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卧龙文化
南阳田汉茶社里的大调曲子,醉了北京来客的心

2020-12-07 16:21:06   卧龙区文明网

  

    123日下午,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1700多年的汉槐横亘老街中央,老槐附近就是古色古香的田汉茶社,青砖灰瓦,院落深幽,走进去便听见三弦声声、古铮悠扬,一位老者唱着:千年修炼白蛇女破戒临凡,游西湖玩景偶遇许仙……”


  听见大调曲子声,乜书杰大步踏进演艺厅,见几位老人正在弹唱,便坐到里面大方桌旁听了起来。78岁的乜书杰退休前是北京的资深戏剧工作者、导演,上世纪50年代末在《甲午海战》《钗头凤》《雷锋》《首战平型关》《红岩》等20余部话剧中担当主演,曾多次得到前辈、专家的肯定;后期参加影视拍摄工作,在电影《周恩来》中担任制片,在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北平和谈》《七七事变》《姐姐脚下的路》《路在脚下》等20余部电视剧中担当过导演或演员、制片工作,曾导演了话剧《儿子》(兼编剧)、《熟视无睹》(兼编剧)、《古琴疑踪》(兼与他人合作编剧)、《情、法之间》(兼与他人合作编剧)等。他导演的话剧《风铃》获中国人口文化奖。对他来说,田汉亦师亦友,田汉对他的演出极为肯定,生前与他交往密切,对他的艺术成长有很大影响。因此,此次到南阳后闻听这里的一个镇子居然有以田汉命名的茶社,乜书杰感到惊讶又好奇,遂前来一探究竟。

  76岁的曲友郝延文弹得一手好古筝,但见他手指缠上胶布,端坐古铮前弹得自如。80岁的杨付志在他右侧娴熟地弹着三弦,74岁的周朝众精神矍铄、唱腔有力,一边唱还一边打着檀板。他们表演的是大调曲子《雄黄阵》,内容就是白蛇与许仙的故事。 一曲唱罢,乜书杰与大家寒暄,询问起大调曲子历史源起,说起曲子、豫剧、曲剧。我看你听我们唱时还点着板,挺在行哩。一位曲友冲乜子杰竖起大拇指。接着,86岁的段成付走过来,精神饱满地唱起《凤仪亭》。


  天色渐渐黑下来,田汉茶社里的灯光映得院落里古意盎然。还想听不想?”“想听!”“要不让延兰唱一段,听听她唱的。”“好!来一段来一段!于是,66岁的刘延兰拿起檀板,我唱个《山景》吧,这个跟俺们南阳联系比较紧。说罢,弹的弹,唱的唱,几人便默契地开始了。山景无边,山水相连,山左山右山连山……南阳城北是独山,独山现在是游览山,山顶上建着玉山寺,山底下建着玄妙观,往北走,还是山,丰山、隐山和蒲山,麒麟湖、五朵山,紫山、磨山、塔子山,过去南召是穷山,现在变成了富裕山,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农民们科学去种田……”

    乜书杰听得入迷,不由得鼓起掌来,太好听了!把我听得美透了!他连连称赞,直呼不虚此行,并询问还有哪些乐器,郝延文说以前还有琵琶。我感觉是不是少了打击乐?有打击乐要好一些。”“噢,我们有檀板,有时还加入八角鼓。”“有没有继承人?”“有,不过也不是特别年轻。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探讨得津津有味。说起大调曲历史,曲友们十分自豪,得知这位北京来客跟田汉有交往,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田汉茶社的前身是石桥文艺茶社,因田汉来此视察过而得名。19562月,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田汉亲临石桥进行视察指导,对石桥大调曲高度评价,还掏出30元钱资助茶社,给了曲艺艺人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乜书杰本是奔着田汉之名而来,没想到石桥大调曲子这样好听,对这样的收获非常惊喜。我喜欢戏曲,从昆曲、京剧到地方剧种,看的听的有一百多种,豫剧、汉剧我也爱听,大调我也很喜欢,石桥大调曲子很大气,好听,真好听啊。

    夜色已深,乜书杰才恋恋不舍地与这些清一色的农民曲友们在茶社合影。离开前,他留下600元钱,嘱咐给曲友们买点茶水,希望田汉茶社越办越好,也希望石桥大调曲子的传承后继有人。(南阳网)

责任编辑:卧龙区文明网